欢迎访问疯狂钓鱼人! 一个不同的钓鱼乐趣分享和钓鱼技巧学习网站!

疯狂钓鱼人

冬钓野鲫钓远还是钓边

发布时间:2024-12-15 作者:江湖钓客阅读量: 406 次
春季钓鱼钓边还是钓中间春季钓鱼钓边还是钓中间主要取决于气温,其中气温偏低时要像冬季那样钓离岸5~6米以上的中间,若气温连续几天都高于15℃时则要钓近,原因是晴朗...

春季钓鱼钓边还是钓中间

春季钓鱼钓边还是钓中间主要取决于气温,其中气温偏低时要像冬季那样钓离岸5~6米以上的中间,若气温连续几天都高于15℃时则要钓近,原因是晴朗天气里饥肠辘辘的鱼儿往往会带近岸觅食,此时在近岸的水草区、坎位、回湾、铧尖等位置更容易钓到鱼。

冬钓野鲫钓远还是钓边
(来源网络,侵删)

1、早春:早春气温上升非常明显,但水温相对较低,天气变化对钓鱼影响巨大,最好选择气温变化幅度小的天气,出钓时间选在午后,最佳上鱼时间是午后2点至4点这段时间。

2、仲春:仲春的温度比较稳定,也很适宜鱼儿活动,温度已经上升到15度左右,并且大部分的水体开始变浑浊,所以只要不是在骤然变温或者大风的天气基本全天都适合垂钓。

3、暮春:暮春阴天或毛毛细雨天最适合钓鱼,这种天气早晚和中午的气温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水中的温差不大,不会像大晴天中午使鱼上浮,若天降细雨全天都比较好钓鱼。

1、温度:温度是钓鱼最重要的天气指标之一,但鱼种不同适合作钓的温度也不同,例如鲫鱼只要水温在2℃至29℃之间都能钓,鲤鱼只要水温不低于5℃且不高于30℃都能钓到。

2、气压:气压是钓鱼最重要的天气指标之一,原因是气压会影响水的溶氧量,从气压值上看最佳气压是990~1005百帕,从气压变化上看要尽量选气压骤升或连续升高的天气。

3、风向:风向是影响天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春季出现南风或东南风是绝佳的钓鱼风向,最差的风向则是西风和西南风,我国民间也素有天刮西南风,气死老钓翁的说法。

1、自然饵料:自然饵料是指自然存在的饵料,主要有荤饵和素饵两类,其中荤饵有蚯蚓、红虫、螺蛳、河虾、沙蚕、蛆虫等,而素饵则有玉米、麦粒、米饭、嫩草、菜叶等。

①蚯蚓:蚯蚓是春季常用的自然饵料,更是名副其实的万能饵,任何季节、任何地方都能钓鱼,不管是鲫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还是鲶鱼、黄颡鱼等肉食性鱼类都不在话下。

②红虫:红虫是春季常用的自然饵料,所谓红虫实际上是摇蚊的幼虫,尤其是早春用红虫钓鲫鱼几乎没有饵料能与之匹敌,也能钓鲤鱼、鳊鱼、罗非鱼、黄颡鱼等多数淡水鱼类。

③麦粒:麦粒是春季常用的自然饵料,得益于麦粒天然的麦香味对鲫、鲤、草、鳊等都有超强的诱惑力,例如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地区就流行谷麦钓法钓大鲫鱼、鲤鱼。

④玉米:玉米是春季常用的自然饵料,事实上玉米也是素饵之王,既能钓草鱼、鳊鱼等草食性鱼类,也能钓鲫鱼、鲤鱼、青鱼等杂食性鱼类,尤以嫩玉米和发酵玉米最常用。

2、商品饵料:商品饵料是指饵料厂商已经加工好的饵料,因适钓鱼种不同有综合饵、鲫鱼饵、鲤鱼饵、草鱼饵、鲢鳙饵等,常用的有蓝鲫、九一八、疯钓鲫、大板鲫、螺鲤等。

①配方一:野战蓝鲫(香腥)40%、九一八野战篇(麸香)40%、速攻2号(奶香)20%,可搓可拉,开搓饵时饵水比1:0.8,开拉饵时酌情添加5~10%的拉丝粉、饵水比1:1。

②配方二:螺鲤2号(浓腥)40%、九一八野战篇(麸香)40%、速攻2号(甜香)20%,可搓可拉,开搓饵时饵水比1:0.8,开拉饵时酌情添加5~10%的拉丝粉、饵水比1:1。

③配方三:大板鲫(谷香)30%、4号鲫(腥香)30%、6号鲫(浓腥)30%、藻元素香(麸香)10%,可搓可拉,开搓饵时饵水比1:0.8,开拉饵时酌情添加5~10%的拉丝粉、饵水比1:1。

④配方四:野战蓝鲫(香腥)40%、大蓝鲫(腥香)40%、大蓝鲫快攻(奶香)20%,可搓可拉,开搓饵时饵水比1:0.8,开拉饵时酌情添加5~10%的拉丝粉、饵水比1:1。

⑤配方五:九一八野战篇(麸香)50%、天下鲤(浓腥)25%、天下鲫(浓腥)25%,可搓可拉,开搓饵时饵水比1:0.8,开拉饵时酌情添加5~10%的拉丝粉、饵水比1:1。

初春钓鲫鱼钓位怎么选

其实钓鱼人都知道鲫鱼是除了白条之外最好钓的鱼.虽然其好钓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三点:

一是鲫鱼生长繁殖力强,适应水域广,遍布我国各地无污染的淡水水域,数量上较其它淡水鱼有很大优势.二是其个体较小在提竿.溜鱼等技巧上要求不高.不需要很高的钓技.三是鲫鱼属杂食性且比较贪食,因此诱饵和钓饵的配制都不很复杂,只要掌握了关键的几点就不愁钓不到鱼.

之所以要谈鲫鱼的钓法并不是本人对鲫鱼有特殊的兴趣,只是因为本人虽然以有30多年的钓龄而网龄却不长.看到网上有很多初学钓鱼的人对鲫鱼感兴趣,因此想谈一谈自己多年来钓野鲫鱼的体会以供参考.

钓鲫鱼的选位和钓其它鱼是不同的.钓鲫鱼选位要选草边,岸边,选旮旮旯旯的地方.比如说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钓鲫鱼要找和大水面相连的沟沟岔岔等局部小水面.如果没有沟岔就要选靠近岸边的凹处离岸不要太远,最好选在草边或者是与大水面相通的草洞,只要有适当的水深越是靠近草或岸越好,水深根据季节不同可选择0.5----3米之间(最多不超过5米)但选择岸边时,必须选择凹处,谚语云:"鲤鱼钓凸,鲫鱼钓凹".冬天和初春可选在北岸或东岸,且离岸可稍远一点的深水.晚春就要选择潜水处.有些场合水深甚至只有0.3米只要水混也会有意想不到的钓获量(潜水钓可用4粒星漂,多了没用,以饵代坠或者用很小的铅坠.)秋季要选择南岸或西岸的背阴处只要有1---3米的水深就行,最好是找到水底深浅交界处的深水处或者斜坡的靠近坡底处效果会非常好.就是钓草边季节不同,下钩点也不同,比如:春季应该钓草丛的南边,秋季就要钓草丛的北边,哪怕是只有一两棵草,根据季节不同选择草的向阳一侧或背阴一侧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在野钓过程中选择钓位和下钩点(钓点)非常重要,有时在同一个钓位,下钩点相差不足0.5米钓效却差距很大.特别是在水面不很大的水草溏里更是如此.

盛夏不是钓鱼的好季节,但不是不能钓,只是盛夏钓鱼无论是选位还是钓法上都要比春秋季节钓鱼更要复杂些,比如谚语中说的"早钓东,晚钓西"一般只在夏天才用的上.我说个夏季钓鱼的小门道大家不妨一试.定点大窝后,下钩时不要把钩下在窝子中间,比如你如果准备钓草边离草一尺远的地方,那么你大窝时要把窝打在离草1米远,下钩时把钩下在窝和草中间离草一尺远的地方会非常好.如果是钓岸边,要把钩下在窝的前方二尺左右的地方,其效果会比把钩下在窝子中好的多.

谚语中说的"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虽然说的很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多非常实际的细节问题需要注意.

我国地域辽阔960万平方公里虽然都是同一天立春,但各地的温度却差距很大.而且从立春到立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要说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国各地钓鱼都要钓滩显然是荒唐之说.所以"春钓滩"只是个广义的说法,要求更确切些就必须根据实际温度来决定.之所以要"春钓滩"的原因很多但起决定因素的只有两点:一是到了春季温度回升浅滩比深水处水温升高的要早,浅滩处的水温高于深水处的水温.二是水中的各种生物经过了漫长的冬天到了水温回升的季节那里水温高就到那里去,所以鱼到水温较高的浅滩不仅可以找到更适宜自身温度的生存环境,还可以在那里找到其它浮游生物来填饱饿了一冬的辘辘饥肠.虽然鱼有三趋(趋温.趋氧.趋食),但在不同的季节却有主次之分:冬春季节主要趋温,要以温度为主要依据考虑选择钓位.盛夏主要趋氧,在炎热的夏天要以水中溶氧量的高低作为选择钓位的主要依据,比如选草边;选下风口.而到了秋季鱼为了储存足够的越冬脂肪要大量进食,因此主要趋食,那里食物丰富就到那里去.比如回风湾(水面上积存漂浮物多的地方).大树下.选择岸边的大树下要看当天的风向,如果是南风就要选择南岸的树下(以次类推),若是两到三天风向不变效果更佳."夏钓潭"也不是绝对的.比如阴雨天气或者有风的天气选择有长出水面的草旁或回风湾效果会更好.

钓鱼的选位非常重要,但也是钓鱼技术中最难掌握的一个环节,要选好一个钓位------特别是选准一个好钓点(下钩点),要根据季节.天气.风向.地形.水情.鱼情.垂钓者的多少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来考虑,不可死板硬套.要在长期的垂钓活动中多留心,多总结积累经验.切不可每到一处就急忙打窝,要在选择一处钓位之后先安好竿线试探水下地形,选准了下钩点之后再决定打窝点,做到有的放矢.

顺便再说几句根据天气选位:春季要尽量选择下风口的滩,只要不超过4级.因为下风口的水温相对较高.夏季只要风力不超过4级也要尽量选择下风口,风力越大钓点要离岸越近,因为下风口水的溶氧量高.秋季既要选择背阴处又要考虑选择下风口或者回风湾,因为那里的食物较多.冬季则要选择背风处,因为下风口的水温会更低.

出钓前一天听天气预报时不仅要听阴晴风雨,还要注意昼夜最大温差和气压,如果出钓当天的温差大于13度或者气压高于1004佰帕,鱼就会非常难钓,钓草边或草洞会略好些,如果用的是台钓采取漂接钓法钓半水或钓浮会好一点.

夜钓鲫鱼钓近好还是钓远好

以我多年的夜钓经验来说,这个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温来决定。

这段时间白天气温高,水温高,鲫鱼会在深水区、荫凉处趋低水温避暑热。到了夜晚浅水处降温快,鲫鱼会从深水区游向水温适宜的近岸处寻求找物。 夏季到中秋这段时间夜钓鲫鱼,水深宜在1米至1.5米,手竿2.7米~3.6米是不错的选择。

这段时间,白天气温暖和,水温也是鲫鱼

较适宜的温度范围。到了夜晚气温下降,浅水区水温也会随之下降,当低于鲫鱼适宜的生存水温(15~25度)时,鲫鱼就会向水温高的深水区转移。所以,这段时间夜钓鲫鱼,就宜钓远。手竿用4.5米至5.4米,水深1.5米至2.5米为佳。

冬季气候寒冷,不宜夜钓。夜晚野外低温状态下,人体受寒,容引起易风寒感冒、冻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