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水质与饵料的关系
池塘养鱼如何喂料
饲料在水中溶散的时间多久最合适?选择饲料在水中溶散时间的长短与投喂方式有关。如果是在几分钟内就把饲料全部泼下鱼塘,需要溶散时间在20分钟以上缓慢溶散的饲料;如果是用投饵机或驯鱼成功的投喂方式,饲料在5~10分钟溶散较好,因为饲料在水中的溶散时间太短(1~2分钟内)会使饲料中易溶解的营养物质(如水溶性维生素等)散失,溶散时间太长(30分钟以上)会造成鱼吃后不易消化,影响吸收,对于高效养殖或放养密度大的池塘,使用耐水性为10分钟左右的饲料为佳。 2、怎样评估养殖成本与饲料价格的关系?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比例平均达40~50%,高的达到65%左右。 养殖户要取得较好经济效益,降低饲料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有些人片面认为饲料价格低,投资就少,成本就低,然而饲料使用结果并不是这样,请看下面公式:单位鱼产量饲料成本=饵料系数×饲料价格由此看出,单位鱼产量饲料成本是由饵料系数和饲料价格确定的,在选择饲料时可有以下两种选择: A饵料系数较高,但饲料价格较低。 B饵料系数低,但价格较高。饲料质量与生长速度的关系假设在投饵率为4%的情况下,一个有1000公斤鱼池塘为例,投喂上例A、B饲料。 A饲料饵料系料1.85,则日增重为(1000×4%)/1.85=21.62公斤。 B饲料饵料系数1.25,则日增重为(1000×4%)/1.25=32公斤。 1.以同样生长100天,A饲料长鱼2162公斤,则B饲料可长鱼3200公斤,比A饲料多长鱼1038公斤。 2.以同样增长2162公斤,A饲料需100天,则B饲料只需67.6天(2162公斤÷32公斤/日),比A饲料投喂少32.4天。即在相同时间内(100天),B饲料比A饲料多长鱼1038公斤。在相同增重时B饲料比A饲料可节约32.4%的时间。 3、投喂饲料的“四定”指的是什么?定点,在鱼塘较长的一边的一半处,搭一个投料台,这里相对安静,最好是上风口,投料台长1.5~2.0米,与池岸同高;定时,就是指“少量多餐”分时分量的做法,例如,放养1斤以上的鱼一天喂两餐,时间是上午9:30~10:00和下午3:30~4:00,放养0.5斤以下的鱼一天喂三餐,时间是上午9:00~9:30,中午11:30~12:00,下午3:00~3:30,下午3:00~3:30;定量,要以池塘里吃料鱼的总重来决定每天的投喂量,按100斤鱼平均每天3斤料左右计算,比如鱼塘里有11万斤鱼,其中6500斤为吃料鱼,则可一天投喂2包半(200斤)料,可分餐为上午1包,下午1包半。天气不好时要少喂,驯鱼到水面上抢食后,要根据鱼的抢食情况决定当天投喂量;定质,选用原料新鲜,适口性好,粒径适中,信誉卓著的专业厂家的饲料。 4、每天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如何确定?良好的投喂技术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准确的投喂量不仅节省饲料,也减少对水质的污染。一方面,鱼在不同生长阶段有相应的投喂标准;另一方面,根据实际的养殖要求,每天的投喂量都可以不同。因为天气和水中溶氧是影响鱼体摄食消化的重要因素。例如下雨天就可少喂饲料或不喂饲料,要是连续下雨天,可在一天中温度最高时(下午1:00~2:00)喂1次,投喂量是正常量的一半;如果是阴天,可以喂料次数不变,投喂量减少。当然还可根据经验来决定投喂量和投喂次数。 5、为什么一天投喂多餐比一天只喂一餐好?“少量多餐”的投喂方法是根据鱼的消化特点来定的,草鱼、鳙鱼、鲫鱼等鲤科鱼类是没有胃的,靠肠道消化食物,鱼饲料在肠道内停留消化一天左右才排出体外,鱼吃食后5~6小时是消化能力最强的时间,若是一天喂一次鱼,这个时间多是下午,吃的食物越多,需要氧气也越多,常常造成浮头。所以,只有把投喂总量分开,才能让饲料在鱼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均匀地慢慢消化吸收,减少浮头,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所以,在投料时,一天至少要分两次投喂。 6、为什么要驯鱼到水面抢食?有三大好处:第一,上层水溶氧高,鱼类食欲旺,上层水没有杂质和淤泥,鱼直接吃到干净卫生的饲料,减少疾病;第二,饲料在水中几秒内被鱼吃到,大大减少饲料溶于水的维生素、药物等的损失,使鱼吃新鲜、营养完全的饲料;第三,鱼体浮到水面,可以及时观察其吃食情况,生长情况,有无病害,以便调节投喂量和防治疾病。 7、怎样驯食?鱼在水面上抢食是节约饲料最直接的方法。为了让鱼吃饱又不浪费饲料,在以正常投喂量投喂之前,要用少量饲料耐心地驯鱼3~5天。驯鱼期间,每天定时到投喂点喂鱼,且投料前敲击投料机或脸盆,发出声响。每餐驯食需要1~1.5个小时,投喂速度是先慢投少投,见到鱼上水面了,就快投多投,等到水面不动或鱼群变小又要慢慢少投,即“慢(少)、快(多)、慢(少)”地喂完一餐的计划量。 8、使用投料机喂料比直接把饲料泼下鱼塘有何优势?驯鱼成功后,使用投饵机比人工投料更均匀稳定,有利于使鱼养成定时吃食的习惯。投饵机洒饲料的面积宽,减少鱼抢食时相互的冲撞,降低能量消耗,更有利于生长。而直接把饲料泼到鱼塘中,一方面,大部分饲料快速的沉到塘底,不宜被鱼类直接摄取,造成饲料的浪费,而且沉到塘底的饲料,腐烂变质,败坏水体,易诱使鱼体发病;另一方面,直接把饲料泼到水中,要求的饲料耐水性过高,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
鱼塘怎样养鱼
池塘养鱼我们首先要远择一个好的池塘,池塘选择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保水的池塘,同时水源方面要有充足的'水源,在旱季和雨季要保证池塘耐旱耐涝。相对来说,池塘养鱼,建议养殖者远择向阳,光照充足,池形整齐,底部平坦,淤泥适量,面积5至10亩左右的池塘为好,水深2.5米左加为宜。
池塘准备养鱼之前,我们要对池塘进行清整和消毒,池塘环境好了,才适合鱼儿正常生长和生活。清整消毒池塘主要是挖去池塘中过多的淤泥,清除池内及池壁的杂草,消灭病菌和敌害,养殖生产过程中常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向池塘放鱼了,建议养殖者放养品种优良、休质健壮、密度适宜的鱼种,同时要做到种类组成搭配合理。
鱼儿的正常生长和繁殖离不开平常的饲养管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做好设饵、施肥、调控水质和预防病虫害发生。
池塘养鱼可以养哪些品种的鱼呢?
池塘养鱼常见的养殖品种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团头鲂、尼罗罗非鱼等品种,这些品种都可以放在池塘里养殖。
为了达到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目的,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我们常采用池塘鱼类混养模式进行养鱼。混养就是充分利用养殖鱼类分层的生活习性和它们之间的饵料连锁关系以及物质循环上的互利作用,达到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更好地发挥池塘的增产潜力,实现稳产高产高效的目的。
池塘养殖主要混养模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主养鲢、鳙鱼类型;主养草鱼、鲫鱼类型;主养鲤鱼、鲫鱼类型;精养鲤鱼类型;精养草鱼类型;主养罗非鱼类型;鲢、鳙与鲤鱼并重类型;鲢、鳙与草鱼并重类型。
根据经验,日投饵量应结合“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按“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进行投饵。
施肥分施基肥和施追肥两种。基把应施早、施足。追肥应少施、勤施。施追肥要“看天、看水、看鱼”进行施肥。
池塘养鱼的水质要求做到“肥、活、嫩、爽”。在实际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适时加注新水;合理投饵、施肥;适当泼洒生石灰。
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检查有无浮头现象。检查鱼的吃食、活动情况。结合巡塘做好饵料、施肥、食场清洁,捞除残渣剩草,除去池内、池边杂草,捞除水面浮膜等杂物,发现病鱼要立即捞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防病,防逃,防洪,防旱,防害等日常管理工作。
鱼塘水质发臭变黑是什么问题如何处理
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有机质。水体中氨氮偏高会使鱼虾蟹发生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
1、每年定期做好清塘、清淤、晒塘,用生石灰等消毒;
2、合理开启增氧机,增加池中溶氧,开启增氧机还可起到挥发水中氨氮作用。
3、培水施肥,根据水质状况,按照“少施勤施”的原则,注意氮肥的使用量,应以碳源肥料为主,促进水体藻类和有益微生物繁殖,吸收利用氨氮,减少氨的累积。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饵料、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主要是分子氨),然后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是不恰当的时间使用化学消毒剂将消化细菌等微生物杀灭,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
亚硝酸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源水含有氨氮,进塘后,经过曝气,被不完全氧化的结果;
2)过多的残饵、粪便、尸体、死藻等有机废物长期积累后,有机态氮转化成无机氮的中间产物;
3)肥水时,选肥不当,多见于农家肥和化肥;
4)老化池塘,淤泥多,进水后,淤泥中的有机氮源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产生氨氮和亚硝态氮;
5)水体中缺少促进氮循环的菌类(硝化细菌),藻相不平衡或缺少藻类。
6)天气剧烈变化,引起水体缺氧,底部恶化,硝化细菌在低温时,硝化作用减弱,“倒藻”等现象。
对于鱼类,低浓度的亚硝酸盐就能使鱼类中毒,中毒后,血液的携氧能力减弱,即使在含氧丰富的水体中也体现出类似缺氧的症状。
亚硝酸盐中毒现象是:轻微且长时间中毒现象不明显,逐渐会引起摄食量下降,活动能力下降,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反应缓慢,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严重中毒时,出现浮头,甚至会大量死亡。
对于虾蟹类,亚硝酸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慢性中毒,生理性缺氧;蜕壳时,容易出现蜕壳不遂、软壳死;
会引起肝胰腺肿大,会诱发“水瘪子”(蟹)及“肝胰脏坏死”(虾);影响摄食率;影响生体内外渗透压,引起水肿;引起应激反应,对虾会引起红体、红须、红尾等症状。
1、开增氧机,增加溶氧量,是硝化作用进行完全,减少亚硝酸盐形成机会;
2、制订合理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提高消化水平,减少饲料残渣和粪便排泄;
3、硝化细菌消除,“邦恒降亚硝酸盐功能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亚硝酸盐高的问题;
4、补充有益藻类,使藻类多样化。藻类会将亚硝酸盐作为氮肥,转化成自身可以利用的物质;
5、增加其他有益菌类,例如:地衣芽孢杆菌,放线菌等,这些菌类具有分解功能,能将有机转成无机,将大分子在转化成可以被藻类或自身利用的物质。
三、硫化氢和藻类引起的水质问题
水体中硫化氢偏高会引起鱼虾神经系统中毒或抑制某些功能,会导致闪电死亡,健康的虾蟹碰到硫化氢会快速死亡,引起“偷死”。
藻类大量繁殖会引起水质浑浊、变色(变绿、发红、变黑、变坏发臭、甚至死鱼),重者会引起虾蟹中毒,虾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缓慢,极易生病。
1、合理放养,合理投饵,减少残饵和水体有机质积累;
2、充分增氧,促进水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同时高溶氧可以氧化消耗硫化氢;
3、在养殖前期就开始使用微生物制剂,既可以有效降解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毒素等有害物质,解决水体恶化问题,提高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对水质突变、恶劣气候和发病期间有显著改善效果。
一般池塘面积较大,水较深,光照比较充分,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利于生产管理。
具体来说,应具备如下的几方面的条件:
1、面积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产实践证明,成鱼塘的面积以4—10亩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鱼种塘的面积则可在5亩以下,水深1.5米左右。
2、土质和底质。鱼塘多是挖土修建而成,土质对水质的影响极大。池塘的土质以黑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
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养鱼后,塘底逐渐形成一层厚的淤泥,这是残剩的饲料、肥料、鱼粪和死亡的生物体等不断沉积,与池底的泥砂混合而成。
池塘中有一定的淤泥,塘水容易变肥,有利于养鱼和高产。但淤泥过多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的死亡。 淤泥过多必须及时清除,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3、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充足,酸碱适中(PH值7—8.5),水温较好(最好25—30℃),营养盐丰富,水质较肥(水色为绿豆色、黄绿色、黄褐色和淡酱油色,透明度为25—30cm),不含有毒物质。
4、池塘的形状和方向。池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宽之比为2—3∶1,宽边长度为30—50米,以便于管理和拉网捕鱼。
池塘的方向为东西向为宜,这样有利于延长日照时间,对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增加溶氧都有好处。池塘周围不宜有高山和高大的树木遮光挡风。
5、布局与配套。塘基不应太窄,一般应有2米以上的基面,要建筑配套的禽畜栏舍时,要求应更宽些。同时,要建设完善的排灌系统,使每口鱼塘都能独立排灌,避免串塘串灌。
塘底应由灌水的一边向排水的一边倾斜,以利排干塘水。同时应考虑电源问题,以便使用增氧机。
关于鱼塘水质与饵料的关系,池塘养鱼如何喂料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鱼池塘钓鱼技巧视频
- 下一篇:四月鱼塘钓鱼用啥饵料